发布日期:2024-07-27 15:40 点击次数:197
朱元璋当时就马上派人把宋理宗的头颅安葬在宋陵,并且还修缮了一下怎样才能配资,在宋理宗在1264年去世到1368年,居然经历了104年的时间,一般大家都知道人骨头十几年就会腐化掉的,但是为什么宋理宗的头颅居然保存了一百多年呢?
01
我对女儿的学习从小就抓得紧。
但女儿成绩总是不尽人意。
在小学时期,女儿还能凑合得跟得上,成绩不至于“惨不忍睹”。
到了初中,我给她转到一所离我家较远的中学,还是重点班。
但这所学校没有认识的同学,在不熟悉的环境里,老师也不太重视她,总说自己学不会。
我如临大敌,要求女儿多用心,一定要尽快迎头赶上,别辜负我给她转学的苦心。
工作之余,我放弃了自己的个人生活,时刻盯着女儿的动态。
第二天学的数学内容怕她不会,前一晚上我会给她提前预习;
一看到女儿不干有关学习的事,或者聊些无关话题,我就开始焦虑。
我反复叮嘱女儿:“学校是我托人好不容易进去的,一定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,别辜负家人对你的期待!”
整个初中,女儿拼的很累,学的也颇为吃力。
我还给她报了很多补习班,每天从早到晚,她经常抱怨不满。
初三下学期,老师把成绩稍差的孩子全调到了后排座位,她就更不想学了。
临近中考还和同学有矛盾,平时较好的两个朋友都不理她了,她无处诉说,和我们说觉得无人懂她。
中考发挥不好,进入了一所职高,我当时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,无比失望。
我认为她天资就是如此,便放弃了“鸡娃”,考得不好时,只是说考不好没事,也没帮助孩子疏导情绪。
在高中,她一直成绩平平,无法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。
学习管不了,我就管生活,总感觉孩子还没长大,从何时吃饭睡觉,再到要穿什么样的衣服,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等等,事无巨细。
而孩子嫌唠叨,说我控制她,管得严。
这段时间,她认识了一些不上学的朋友,女儿渐渐觉得这些孩子自由,感觉上学无用,时间久了,自己也对上学不感兴趣了。
我只是对她学习成绩放弃了期待,并不代表能接受她不上学了,高中学历都没有多丢人啊!
02
孩子不想上学的事情让我每天都惶惶不可终日,不知道该何去何从。
我在网上每天都在看“青春期厌学休学”的内容,看到了很多的案例,也接触到了妈心理。
我决心做些什么,想进行一番脱胎换骨般的改变,希望能改变和女儿的关系。
我学到了“空心病”这个概念,也知道了女儿突然厌学,不去上学,就是典型的青少年“空心病”表现!
空心病,顾名思义,孩子的心是空的,感受不到人生的意义了。
还会伴随疲惫、孤独、情绪低落的状态。
班级群里负责每日答疑的心理咨询老师说,自己见过很多得了空心病的孩子。
这些孩子表面上看,躺平摆烂,没有生命力。
在内心,他们不知道生活的意义,很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和极端行为。
这是因为,他们从小就被外界的目光所审视,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高期待被自己「内化」了。
父母的高要求变成了孩子对自己的高要求。
她一直缺乏内在动力,好好学习都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,而不是自己有目标,有方向。
她在小学低年级时期,知识点简单,能比较轻松的获得好成绩。
到了初高中学科难度增加,很难做到科科优秀。
她逐渐丧失了自信,真实的自我被压抑,时间久了,陷入了一种强烈的无意义感。
女儿也曾抱怨过:
我都是为了你的期待而活。
我考得不好,你好像比我还难受。
我考不上大学,你会失望吗?
我的回应每次都很不走心:“大家都这样,社会生活更是如此,要增加你自己的抗压力。”
现在想想,女儿的空心,早就有迹可循。
事已至此,我该怎么做,才能帮助女儿走出困境呢?
03
我开始循序渐进的引导女儿。
1、少提学习,把生活和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孩子
一个连喜欢什么、不想做什么都说了不算的孩子,又怎么对人生有热情?
对孩子抓的越紧,管的越多,亲子冲突越频繁,越激烈。
改变的第一步就是放下对学习上的执念,先建立好亲子关系,再去慢慢影响孩子。
我会积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,找话题聊天。
当孩子分享时,及时跟进话题,带着好奇心去了解孩子。
聊天过程中不批判,不否定,说教。
女儿喜欢Cosplay,会打扮好自己去参加漫展,之前我一直是反对态度,觉得这些爱好没有用。
对孩子来说最大的安全感就是父母的爱,在她需要时能够做到能力范围内无条件满足,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。
现在我会支持她和朋友出远门去参加漫展,她cos自己喜欢的角色后,整个人都洋溢着自信和快乐。
过去那种只有学习的生活,是虚浮的,人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中,才能一点一滴构建真实感、参与感。
只有把自主权换给孩子,才是唤醒她内在动力的开始。
有了目标,有了爱好,有了方向,孩子才能从中激发内在的动力,知道为何努力。
把孩子的事情还给孩子,让孩子成为他自己。
2、放下焦虑,和情绪建立健康关系,允许孩子找到舒服的成长节奏
父母的高焦虑、高期待、严要求在日积月累中「内化」给了孩子。
一方面,孩子接受了“只有学习成绩优异,自己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”的认知;
但一方面,随着年龄的增长,她又不甘心只用学习来证明自己的价值。
内耗严重透支了她的内在动力,上学无力支撑。
意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,我学着放下焦虑,也纠正自己的认知——
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她的优秀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追求,而不是我的面子工程。
想明白了这一点,我整个人松弛了很多。
允许自己和孩子有情绪,不评价情绪,和情绪建立关系,情绪是短暂的,会消失。
允许孩子以不吃饭,打游戏,骂人,说狠话等方式和行为释放自己的情绪,不干扰孩子发泄。
我会写情绪日记,通过记录,有意识的察觉自己的行为模式,情绪起火点。
然后思考一下,如果下一次相似情形出现时,我能够通过哪些方式更好的处理?
如果没有时间写下来的话,上下班的路上会在脑子里演练复盘。
有一天,女儿突然对我说
生命就是一场体验的过程,能把握只有自己的感受。
比如我喜欢cosplay,可以自己攒钱买衣服、装饰,在此之前,还是得努力找个工作,往前倒推,得好好学习建立物质基础。
她的思想日渐成熟,对人生的思考也趋于正向,眼睛也有了神采。
这段时间,女儿和那些不上学的朋友交流的少了些,按部就班的去上学,学习状态也越来越好。
当然也会有疲惫、沮丧、抱怨的情绪偶尔流露出来,我都及时稳稳的接住,不强要求她的成绩。
这段休整和疗愈的日子,女儿摆脱了“我为父母而学习”的枷锁,找回了人生的自主权。由此,内在动力才被真正激发。
走过这段路,我发现还有很多孩子家长,正在为孩子厌学、不去上学、休学、叛逆、离家出走等问题焦虑着急。
我想跟痛苦的家长们说,解决之道,就在我们父母身上。希望更多的家长都能积极改变,引领孩子走出困境怎样才能配资,一起加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