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2-16 23:09 点击次数:116
泉州源和堂蜜饯创建于1916年温州市期货配资,迄今已有108年历史,是福建最早且规模较大的蜜饯生产厂。
1
历史渊源
蜜饯的“饯”字原本作“煎”,指以蜂蜜、蜂糖浆浸渍煎熬的水果,后被称为蜜饯。起初蜜饯的主要制作原料是蜂蜜,到了宋代白砂糖问世,是果脯历史里的一件大事。蔗糖产量大,便于运输和储存,制作蜜饯时也更加省事,因此后续蔗糖凭借自身优势,逐渐取代蜂蜜,成为制作蜜饯的主要原料。
福建是当时蔗糖的重要产地之一,因地制宜,泉州的蜜饯制作的兴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,到了两宋时期泉州蜜饯风靡一时,甚至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。据了解,宋代皇室有一个专门的办宴机构,名叫“四司六局”,这六局的其中之一便是“蜜煎局”,负责宴会所需一切糖蜜花果。由此可见,蜜煎在宋朝贵族宴会上的重要性。
展开剩余72%宋代美食家林洪的《山家清供》里就有记载很多关于蜜饯的小食,比如樱桃煎,这道蜜饯也曾因为《知否》这部剧而家喻户晓。主要做法就是樱桃去核后,放入青梅水里煮烂,把煮烂的果肉捣碎放入有图案的模具里压成小饼,最后加上白糖即可。此外因为泉州盛产荔枝,因此泉州的荔枝蜜饯也十分出名,蔡襄在《荔枝谱》里专门讲到荔枝的蜜饯制作:“蜜煎剥生荔枝,笮去其浆,然后蜜煮之。”
2
延续传统工艺
说回到源和堂蜜饯,源和堂蜜饯承袭了泉州蜜饯的传统制作工艺,由各式水果、蔬菜蜜酿精制而成,经科学和精细的传统技艺加工而成各种蜜饯产品。每种蜜饯都有独特的工艺和流程,但在原料浸洗、沥干、糖浸、糖煮、上晒、配制、挑选、包装、成品等环节上大致相似,产品具有色泽美、质地嫩、保持水果天然风味等特色,咸、甜、酸适口,有增食欲、益胃脾之功效。
一、浸洗
新鲜的果子将经历两道筛选,那些果肉坚韧,外表完美无缺的果子成为最终的蜜饯原料。必须赶在果肉软化之前完成前期的处理。
二、柴烧
柴火烧制,合适的热度可以让果肉速度成为半成熟状态,紧绷的果肉开始膨胀,纤维渐渐松散,孔隙的增长,更容易入味。热烫的时间长短,按照经验进行判断,时间短则口感硬,长了又缺乏韧度。
三、糖煮
糖水的熬制,火候很难把控。熬制时间过长,糖分会焦化,做出来的蜜饯带苦味,那就是次品,熬制时间过短,糖分没有溶解,无法被果肉吸收,蜜饯的甜度会大打折扣。
四、糖浸
通常用陶瓷浸泡既可以防潮防腐,又易于清洗。经过热烫的果子,经过糖的浸泡,糖分缓慢地浸入,甜味弥漫而出。
五、晾晒
腌制好的再进行晾晒,水分减少后,糖分浓度增加和果肉的清香融合,口感和风味都更加浓郁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温州市期货配资,侵删。
发布于:福建省